EN

导师
博士后
博士生
科研助理
往届组员

戴子超

科研助理
进组时间: 2022

        科研助理, 邮箱: daizc@ust.hk

        戴子超于2022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硕士学位。在高平教授的团队中,他的研究专注于探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制造工艺和性能,以应用于高强度、可折叠和透明的柔性电路板中。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申请了专利。

        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在香港科技大学高平教授的团队担任研究助理。他的目标是进一步研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制造工艺和性能,以挖掘更深层次的应用。此外,他目前正在与工业界合作,并成功开发了高性能超薄电池隔膜的生产工艺。


柯若弘

博士生
进组时间:2022

       博士生,邮箱 rke379@connect.hkust-gz.edu.cn

       柯若弘于2022年获得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以优异成绩)。2021年他在南科大冷冻电镜中心通过了赛默飞300千伏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KRIOS)高级用户培训。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和柔性电池。

Publications:

1. Ke, R., Du, L., Han, B., Xu, H., Meng, H., Zeng, H., Zheng, Z., & Deng, Y. (2022). Biobased Self-Growing Approach toward Tailored, Integrated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Lithium-Ion Battery. Nano letters.

2. Xie, J., Xu, H., Wang, Q., Ke, R., Han, B., Chang, J., Wang, J., & Deng, Y. (2022). A Polymer-in-Salt Electrolyte Enables Room Temperatur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3. Han, B., Zou, Y., Ke, R., Li, T., Zhang, Z., Wang, C., Gu, M., Deng, Y., Yao, J.X., & Meng, H. (2021). Stable Lithium Metal Anodes with a GaOx Artificial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in Damp Air.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谢东豪

博士生
进组时间:2021

       博士生,邮箱:dxieaf@connect.ust.hk

       本人于2017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HUST)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学士学位。在202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材料工程领域的硕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双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和二维金属阳极材料。同时在研究生期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之后的一年在南方科技大学(SUSTech)任职为期一年的研究助理,研究方向为复合固态电解质。从2021年至今,成为了香港科技大学(HKUST)GAO Ping教授课题组的Phd,主要负责基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膜的锂电池领域应用的研究工作。现研究方向为锂枝晶生长调控、超薄隔膜及其他电池元件。


康辉

博士生

       博士生,邮箱:hkang534@connect.hkust-gz.edu.cn

       康辉2022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随后他加入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光热海水淡化方面,同时他也热衷于摄影和马拉松。

马鑫

博士生
进组时间:2020

       博士生,邮箱:xmaay@connect.ust.hk

       马鑫,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电化学专业。之后在南方科技大学-新宙邦联合实验室担任科研助理两年,积累了一定的锂电池方面的科研工程经验。加入高平老师的团队后,目前的主要课题是高分子表面金属化。将不同的金属以不同的工艺,沉积在超薄超强的聚乙烯薄膜上,得到兼具导电性,柔性与强度的复合薄膜。该薄膜可以用于能源材料集流体,电磁屏蔽,柔性电子材料等领域。


王泽锟

博士生
进组时间:2019

       博士生,邮箱:zwangfg@connect.ust.hk

       王泽锟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获得化学学士学位,本科期间主要从事有机化学方向的研究。本科毕业后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朱世平教授课题组任研究助理,开始了高分子领域的研究,并协助组装了环境响应的水凝胶湿度传感器。

       2019年,王泽锟以博士生身份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加入了高平教授的高分子科学与工程课题组。其研究重点在于基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的器件。主要研究方向:超级电容器隔膜,碳材料-聚乙烯复合柔性电极材料以及PE膜的亲水改性工作。


孙月祥

博士生
进组时间: 2019

        博士生,邮箱:ysunch@connect.ust.hk

        孙月祥于201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专业方向为无机化学,期间从事电催化剂设计与表征等工作。取得学士学位后,以博士生身份加入香港科技大学高平教授的团队。他的科研主要是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为基底,对其进行金属化改性从而得到高性能的能源转化催化剂,如光化学产氢催化剂,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等。

       

李启华

博士后研究员
进组时间:2023

       博士后研究员,邮箱: qihuali@hkust-gz.edu.cn

       李启华博士在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TU/e)主要从事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对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的化学稳定性和结晶机理的理论研究,  并且与中国和美国的实验组紧密合作。

       之后,他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高平教授的团队,在担任博士后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基于DFT, on-the-fly machine learning and probably the QM/MM methods在聚合物膜及其能量转化应用的理论研究。

何穗华

博士后研究员
进组时间:2023

       博士后研究员,邮箱:silvashhe@hkust-gz.edu.cn

       何穗华,博士,2018年获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到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攻读航空工程博士研究生学位,师从Prof. Ian Hamerton,英国国家复合材料中心(NCC)高分子及可持续复合材料讲席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于2023年3月毕业于布里斯托大学(QS2024全球排名55),随后加入香港科技大学高平教授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开展关于高性能芳纶纳米纤维增强多孔超薄膜在锂电池隔膜应用的相关研究。本人主要从事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结构表征、性能测试和相关机理的科学研究。致力于从事在不同加工力场下纳米填料在热塑性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机理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以及通过控制热固性聚合物各组分间反应及相容性从而制备具有自组装微纳结构的纳米增强高分子薄膜的相关研究。先后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完成省部级2项,并曾获英国Henry Royce Institute以及布里斯托大学工程学院科研资助。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8篇论文(其中SCI收录6篇,4篇一区,总IF>45),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件。曾参与指导本科生参与广东省材料创新大赛并获得高分子赛区三等奖,同时指导多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

Publications:

(1) He, S., B. Demir, P. Bouzy, N. Stone, C. Ward, I. Hamerton. Taking a tailored approach to material design: a mechanistic study of the selective localization of phase-separated graphene microdomains. (2023, Under review)

(2) He, S., Harmut, S., Huang, X., Zheng, X., Yuan, G., Kuball, M., Unger, M., & Hamerton, I. Self-assembled microstructures with localized graphene domains in an epoxy blend and their related propertie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607 (2023) 154925. (JCR I, IF:6.7)

(3) He, S., Bouzy, P., Stone, N., Ward, C., & Hamerton, I.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Distribution of Self-assembled Microdomains with Selective Localization of Amine-functionalized Graphene Nanoplatelets by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 Analytical Chemistry, 94(34) (2022) 11848.(JCR I,IF:7.4)

(4) Xu, Z.*, He, S.* (co-first), Zhang, J., Huang, S., Chen, A., Fu, X., & Zhang, P. (2019).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polypropylene/graphene nanoplatelets composites for different platelet-sizes.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83, 107826. (JCR I,IF:9.1)

(5) He, S., Zhang, J., Xiao, X., Lai, Y., Chen, A., & Zhang, Z. (2017). Study on the morphology development and dispersion mechanism of polypropylene/graphene nanoplatelets composites for different shear field.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53, 209-221. (JCR I,IF:9.1)

(6) He, S., Zhang, J., Xiao, X., Hong, X., & Lai, Y. (2017).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ductive network formation of polypropylene/graphene nanoplatelets composites for different platelet size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52(22), 13103-13119.

(7) He, S., Zhang, J., Xiao, X., & Hong, X. (2018). Effects of ultrasound vibra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propylene/graphene nanoplatelets composites. Polymer Engineering & Science, 58(3), 377-386.

(8) Zhang, J., He, S., Lv, P., & Chen, Y. (2017). Processing–morphology–property relationships of polypropylene–graphene nanoplatelets nanocomposite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34(8).

(9) Kamble, A., He, S., Howse, J., Ward, C., & Hamerton, I. Exploiting the use of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to identify phase separation in self-assembled microstructures with localized graphene domains in epoxy blend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29(2023)112374.

(10) Pozegic, T. R., Huntley, S., Longana, M. L., He, S., Bandara, R. I., King, S. G., & Hamerton, I. (2020). Improving dispersion of recycled discontinuous carbon fibres to increase fibre throughput in the HiPerDiF Process. Materials, 13(7), 1544.

 

发明专利:

(1) 何穗华,张婧婧,肖小亭。一种石墨烯微片/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CN201710647907.0 (已授权)

(2) 张婧婧,何穗华(导师第一发明人)。 一种石墨烯微片的剥离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CN201710647289.X (已授权)

 

承担项目情况:

(1)纳米多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膜:界面设计,性能及潜在应用

(广东省博士后科研项目, P00133)
主持,2023.05-2025.05

(2)纳米填料在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相分离结构中的分布机理研究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University of Bristol (CSC-UOB) Joint Research Scholarship; Faculty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Pump Priming Fund (UOB); Royce PhD Equipment Access Scheme [EPSRC Grant Number EP/R00661X/1])

主持, 2019.01-2022.03

(3)高性能非连续纤维(HiPerDiF)技术

(UK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EPSRC)Project [grant EP/P027393/1])

参与人, 2018.10-2021.06

(4)聚合物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加工力场-形态关系研究

(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15ZK0120)

第一参与人, 2015.12-2017.12

(5)微层共挤复合高阻隔薄膜生产线关键装备及技术研发

(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13B090600069)

参与人, 2015.09-2018.06


顾其傲

博士后研究员
进组时间: 2016

       博士后研究员,邮箱:guqiao@ust.hk

       顾其傲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专业。随后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化学及生物分子工程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高分子纳米材料。 2021年获得国家优秀博士后,核心技术在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评审团特别嘉许金奖。


高馨妮

博士生
进组时间:2023

       博士生,邮箱:kejuliako@connect.hkust-gz.edu.cn

       高馨妮于2017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她在HKUST继续深造,攻读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的硕士学位,并于2022年顺利完成学业。在本科最后一年的项目中,馨妮专注于设计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并探索其在抗肿瘤光动力疗法中的潜在应用。

       在继续学术之旅时,馨妮在硕士项目中从事与汗液生物传感器相关的研究。在高教授的指导下,她积极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探索创新PE膜技术的多元应用。该研究主要着眼于利用汗液生物传感器进行各种应用方面的研究。

       出于对先进材料的好奇和热情驱使,馨妮于2023年加入高教授的团队,成为博士候选人。她目前的项目围绕基于二维MXene材料的湿度传感器的开发展开。其目标是利用透气且多孔的PE膜,在不需要额外粘合剂的情况下有效地贴合于人体皮肤上,以监测汗液速率的变化。通过采用MXene作为敏感层,馨妮旨在监测电阻变化,并将其与水分的吸附和解吸相关联,从而揭示人体皮肤上汗液速率的变化。

       馨妮在化学、生物分子工程和先进材料方面的学术研究追求展示了她对知识扩展和在可穿戴式生物传感器等领域贡献创新技术的奉献精神。


白世龙

博士生
进组时间:2023

       博士生,邮箱:sbai929@connect.hkust-gz.edu.cn

       世龙从吉林大学化学系分别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学位,其先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组织多层膜。当前,他的研究领域为多功能高分子薄膜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陈兴威

博士生
进组时间:2023

       博士生,邮箱:xchen521@connect.hkust-gz.edu.cn

       2019年,我在广东工业大学获得应用化学学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国奖获得者)。本科期间,我在华南理工大学专攻多溴联苯醚的降解研究,在广东工业大学专注于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设计与制备,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三篇SCI文章。

       2019 -2023 年期间,在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氢能事业部担任项目经理,全面负责燃料电池电堆和发动机系统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工作。在工作期间,我作为核心参与人推动两间公司成立(其中一家目前以成为广州市氢能产业链重点支持企业),推动广州市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和环卫车示范运营,参与多地政府氢燃料电池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的撰写,参与两项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并代表公司参与广东省中韩氢能会议发言。同时工作期间仍然保持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保持对科研的热情,我熟练掌握燃料电池的安装测试及性能分析,作为发明人共申请10余个氢能和燃料电池相关的专利,并考取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发起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和商业分析专业人士认证。

研究方向:

1)高性能超薄UHMWPE增强型质子交换膜的设计与制备;

2)低贵金属载量PEM燃料电池和电解水膜电极的设计与制备;

3)高性能自增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设计与制备;

4)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衰减机理探究和其稳定性提升的研究。


蓝星宇

博士生
进组时间:2023

       博士生,邮箱:xingyulan@hkust-gz.edu.cn

       蓝星宇在华南理工大学攻读材料与化工硕士学位(导师:付时雨教授)。他的研究兴趣是纳米纤维素功能材料,和纳米纤维素与半纤维素之间的结合特性。他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先进仪器,实时定量地表征了纳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于2023年8月加入了高平教授的课题组,成为一名博士生候选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将木质纤维素纳米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相结合,创造出一系列有应用前景的材料,这些材料可用于废水处理、药物输送、电池隔膜等领域。目前,他正在探索如何结合纤维素纳米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的优势,以探究复合膜材料对废水处理的贡献。


郭星辰

博士生
进组时间:2023

       博士生,邮箱:xguo387@connect.hkust-gz.edu.cn

       本人于2017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就读工程力学专业。2021年在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研究的课题主要包括卫星在轨的运动行为及橡胶材料的老化行为。

       同年继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多功能的水凝胶柔性传感器。在2023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在2023年8月我加入了高平教授的团队,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本人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柔性传感器上。


袁世杰

博士生
进组时间:2023

       博士生,邮箱:syuan474@connect.hkust-gz.edu.cn

       世杰在2018年获得了普渡大学化学学士学位(美国化学学会认证)。之后,他深入行业并开始作为研究员工作,最终成为了科研主管。他对研究的热情非常深厚,这促使他回到了学术界。2023年,高教授和她的神奇纳米膜吸引了他的注意,并最终成为高教授课题组的一员。

       现在,他致力于扩大膜在生物、制药和医疗应用中的利用,如果有任何合作、交流或其他方面的兴趣,请随时和他邮件联系。

顺便提一句,咖啡馆、边境牧羊犬和弗拉基米尔·列宁是他非常喜欢的话题。反正,总听他说到 “愿赤旗遍布全球。”


高平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先进材料学域主任,教授

        课题组负责人,邮箱:kepgao@ust.hk

        高平教授于 1990 年获得剑桥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膨胀和拉伸行为",导师是英国工程科学院院士马尔科姆-麦克利教授(Professor Malcolm R. Mackley, FREng)。1993 年,她加入香港科技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她的研究重点是高性能材料的聚合物微结构工程;她的研究小组将基础科学转化为重大技术,取得了多项开创性的技术突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热致性液晶聚合物(TLCPs)中剪切诱导相变的原创性研究,阐明了含有 ppm 级 TLCPs 的聚合物熔体的体积粘度降低 90%。部分研究成果被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9 年出版的伊恩-坎贝尔(Ian Campbell)所著的本科生教科书《合成聚合物导论》(Introduction to Synthetic Polymers)第二版采用。她的研究小组发明了世界上最强的防弹碳纳米管增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纳米纤维,通过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设计阶次参数,该纤维的抗拉强度是相同质量的不锈钢 304 的 80 倍。他们提出了三阶段增强假说,并阐明了纳米复合材料中独特的同时增硬和增韧机制。这项工作是与世界上最大的防弹纤维制造商荷兰帝斯曼公司合作进行的,科大于 2006 年 4 月 23 日发布的新闻稿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此后,她的研究小组开始设计二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通过对材料纳米结构中的分子构象进行工程设计,并在薄膜平面上制造出拓扑三角德劳内结构,他们发现了世界上强度最高、最坚韧的二维薄膜;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于2019年7月4日以新闻联播的形式报道了他们申请的专利。他们的发现意义重大,意味着纳米材料可独立用作宏观承重结构,让普通人也能见证和欣赏纳米技术。2020年12月21日,香港科技大学在媒体上发布的引文是: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超薄聚合物纳米薄膜,不仅强度是同等质量不锈钢的25倍,而且具有极高的透明性、透气性、防水性和可调多孔性,适用于可穿戴设备、医疗保护、海水淡化、电子、太阳能电池等多种尖端技术。


冯予晨

博士生 进组时间: 2020

博士生,邮箱:yfengav@connect.ust.hk

冯予晨于2018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获得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士学位。随后,她继续深造并加入了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的硕士学位,并于2020年成功完成学业。毕业后,她加入了高平教授的课题组,专注于汗液传感器方向的研究。


Reno Adley Prawoto

博士生 进组时间: 2021

Ph.D, Email: raprawoto@connect.ust.hk

Reno has a background in electronics research, blending expertise in electrochemica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device fabrication to drive groundbreaking innovations in the field.

Reno's academic journey commenced a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ere he earned his Bachelor's degree in Electronics in 2019. During his undergraduate tenure, he honed his analytical skills and gaine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his future endeavors.

 

With a thirst for knowledge and a passion for cutting-edge technology, Reno pursued a Doctoral Degree in Microelectronics at HKUST.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f. Gao, he delved into the realm of electronics, focusing on novel approaches to device fabrication and integration. His research during this period underscored his ability to navigate interdisciplinary domains, culminating in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Reno's main research focuses on wearable skin electronics and non-invasive sensors.


方立明

2001 -2007

华南理工大学 副研究员

杨诚

2002-2007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长聘副教授

唐友宏

2002-2009

弗林德斯大学 教授

张文静

2005-2008

丹麦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副教授; 功能材料及膜技术团队带头人; 北欧环境工程联合硕士教育项目负责人

张其磊

2006-2008

浙江大学 副教授 

左敏

2007-2009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副教授

任长友

2007-2012

华为 技术专家

宋朔

2022-2023

固纳科技联创人

唐晓敏

2019-2023

博士生

王甲乙

2020-2024

冯建文

2020-2024